俩儿子留着不用,让读书的女儿回来陪护,被拉黑,父亲把女儿告了|世界新视野

文|家有小甜椒儿(原创不易,请勿抄袭,欢迎个人转载分享)


(相关资料图)

又一个父亲把女儿给告了,父母养育女儿,要不要这么直接,一旦得不到眼前既定的利益,用不了女儿,就急赤白脸把女儿告上法庭。

在一些父母眼中,养儿子就是应当应分的,就可以为儿子无条件付出,养女儿就必须要计算得失、报酬,养女儿必须要赚,父母才能安心,否则就无法接受。

父亲把上大学的女儿告了

事情发生在河南濮阳,一个父亲张某出车祸以后,让读大学的女儿回来陪护。

因为正在读书,女儿拒绝回家陪护,后来还将父亲拉黑。

这位父亲把女儿告上法庭,要求女儿每个月支付1500元的赡养费。

女儿表示拉黑父亲,因为他全是抱怨,让她无法安心学习,目前正在读书,没有时间陪护。家里还有两个哥哥照料,她没有必要回家陪护。

另外因为正在读书,没有收入,所以没有办法支付1500元赡养费。

最后法院对于张某的诉求也是不予支持。

父亲把父女关系推到这个地步,以后这个女孩即便是大学毕业了,有了自己的收入,也很难像个正常女儿一样去关心父母吧。

既然父亲要求她支付赡养费,想必一定不会给她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吧,这个女孩也是不容易,还没有经济独立,就要完全靠自己来读完大学了。

有儿子在家闲置不用,为什么一定要女儿陪护?

到底是老观念作祟,有一些人认为照顾老人、病人就该是女人做的事情,从这个角度上来看,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个爸爸一定要求读大学的女儿回来陪护了。

养儿子是用来“供”的,因为在他们心中,儿子是要延续香火的,儿子自然要供着,但是女儿不一样,养女儿就是用来“换”的,要么换来照顾自己的人,要么换来高额彩礼。

这种养育的态度,真的太可怕了。

在这样一种态度下,养育孩子不再是无私的,变得很功利,那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自然会变得很微妙。

不能走出这个大环境,则要延续这样的养育观念,走出这个大环境,想要彻底摆脱这种束缚,大概就要跟原生家庭决裂了。

父母如何对待子女,子女将会反馈给父母

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,不用任何人跟我们讲,只要我们自己当了父母,就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。

女儿3岁之后,特别能说,而且模仿力特别好,我和她爸爸的一些行为特点,口头禅,都能精准地被她模仿了去。

比如说我有的时候情绪暴躁,举个例子,快递信息丢失了,打快递电话打不通,情绪就开始暴躁,这个细节被女儿看到了,并且悄悄影响了她,当她做一件事不如意的时候,她也开始暴躁,和我暴躁时候的反应一模一样。

再比如说,老公不能好好沟通表达,动不动对她发脾气,责怪她乱扔玩具,她就能精准地把这种语气、行为反馈给我们。

鉴于这样的现实,我们不断修复自己的行为和语言,不断完善沟通能力,试图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,给孩子打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。

通过这些细节,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对父母态度变化。

父母的行为、语言、对待孩子的态度,都会精准地影响到孩子,未来会一码一码地反馈给我们。

所以当孩子成年以后,跟父母的关系恶化了,成为了父母口中的“白眼狼”,都是有原因的。

如果我们养育孩子,是因为无私、因为爱,那么孩子反馈给我们的就是爱,如果我们养育孩子是有目的的,比如说养育女儿是为了“赚钱”,是为了以后自己老了能有人照顾,是为了给儿子攒钱买房、结婚,那么很好,女儿长大以后,父母的这些愿望一定不能顺利实现,甚至永远不可能实现。

因为人是在不断变化,不断成熟的,一个被父母利用的女儿,不可能一直甘心于被父母利用。

等到她们成年了,成熟了,独立了,她们就会想办法甩掉这样的原生家庭。

结语:

父母子女一场,是一种修行,想要得到什么的果,就得种下什么样的因,别再让那种传统的旧观念来绑架我们,人生只不过是这一代,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,能够和我们相遇,来到我们的身边,都是一种偌大的缘分,好好珍惜这样的缘分,好好享受十几年的亲子关系,不要再用任何“利益”来衡量亲子关系了,因为这样受到伤害的不只有孩子,还有未来的我们自己。